發布時間:2019-10-17點擊次數:651
冰島的傑古沙龍冰河湖由冰川融水自然形成,由于氣候變化,大塊的海冰不斷從消融的冰川上落下,冰河湖的面積正在擴大。
紐約時間9月23日,2019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在聯合國紐約總部落幕。本次氣候行動峰會是《巴黎協定》2020年階段性截止日期前的最後一次大型會議,因此國際社會也将峰會看作繼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風雲場上尤為重要的一周。那麼,本屆氣候行動峰會為何如此重要?原來,距離2020年隻剩3個月,各國政府必須以減排實績來證明他們有能力根據《巴黎協定》繼續提高目标,實現全球範圍内到2030年乃至2050年的減排藍圖。
各界推動峰會取得務實成果
峰會當晚閉幕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用“見證了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雄心、取得了務實成果”來形容本次會議。會上,一批全球最大的資産所有者(資産超過兩萬億美元)承諾,在2050年前會投資“碳中和”領域。此外,130家銀行簽訂了協議,承諾将其業務與《巴黎協定》目标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标保持一緻。古特雷斯尤其贊賞小島嶼國家共同宣布的承諾:在2030年前實現“碳中和”并全面轉向可再生能源。
作為世界範圍重要的國際組織,聯合國也在會上宣布了新的氣候行動計劃:将撤回其規模為680億美元的養老基金對煤炭能源領域上市公司的投資,且不再向這些公司進行新的投資。
“要想在本世紀末将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内,國際社會還需付出更多努力。依靠現有科技實行‘技術替代’,能夠減少70%的全球碳排放量。各國應停止補貼化石燃料工業和建造煤電廠,轉向可再生能源,以及加強對應對氣候變化努力的财政支持等。發達國家需确保在2020年前,落實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支持的承諾。”古特雷斯說。
本次峰會召開的兩天前,聯合國在紐約總部首次舉行青年氣候峰會。古特雷斯親切走近從世界各地遠道而來的數百名年輕人,傾聽了他們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心聲。他表示,青年人的參與以及所表現的熱情對推動各國政府加快氣候行動至關重要。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社會各界的參與,尤其是青年群體,他們渴望、也理應在這一參與進程中擁有一席之地。年輕一代是可持續發展的推動者,他們同時也是将議程變為現實的策劃者、行動者和創新者。氣候變化和未來發展與他們息息相關。”聯合國秘書長青年人問題特使賈亞特瑪(Jayathma Wickramanayake)說。
青年氣候峰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代表紛紛登台,表達自己的氣候行動倡議。“我的家鄉過去從未受到嚴重水災和旱災的影響,直到2018年,形勢發生了變化,我們才意識到是時候采取行動了,不能再等了。”肯尼亞的19歲女孩尼吉羅傑說。會上,中國青年代表、來自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的劉凱介紹了中國“保護母親河行動”20年來取得的成就。“中國青年正通過植樹造林、保護河流等各種行動,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传媒文明建設。”劉凱說。
多國自加砝碼應對氣候變化
當前,應對氣候變化已經刻不容緩,全球能否有效适應和減緩氣候變化,還将取決于各國政府的實際行動。
峰會閉幕記者會上,聯合國秘書長特使路易斯·阿方索·德阿爾瓦表示,“峰會取得的成績固然令人滿意,但每一個計劃還需要落到實處,應對氣候變化任重道遠,必須加緊行動。”
面對即将到來的2020年,各國都在快馬加鞭。今年以來,德國總理默克爾主導成立了“氣候内閣”,由默克爾總理、總理府部長和6位聯邦部長組成。日前,“氣候内閣”達成了“退煤”共識,推進二氧化碳定價,通過了扶持退煤地區發展的相關法案。
9月20日,德國氣候内閣将就氣候政策相關的一攬子措施作出決定,此舉為默克爾當局推動全球的氣候行動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外,也給受影響的褐煤地區創造新的、面向未來的就業機會,提供了具體明确的方案。
8月28日,默克爾領導氣候内閣通過了《結構強化法》草案,扶持退煤地區的結構轉變,平衡轉型壓力,相關投入到2038年總計将達到400億歐元。
默克爾表示,德國的氣候保護政策必須同時考慮3個目标:保持德國作為工業強國的競争力;實現氣候目标;保持生活成本特别是能源成本,要讓公民負擔得起。
今年6月,英國新修訂的《氣候變化法案》确立了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标,使英國成為全球首個以法律形式确立“淨零排放”目标的國家。
剛剛過去的夏季“熱浪”,對歐盟來說無疑是一個警鐘。災害性氣候事件越來越頻繁,促使歐盟在應對氣候變化上加足馬力。
歐盟委員會氣候行動總司氣候戰略、治理和非碳排放交易部門排放司司長Arthur Runge-Metzger告訴記者,“歐盟委員會已經開始規劃歐盟長期戰略願景,我們要給社會各界、各部門一個強烈的信号,我們的目标已經朝向更遠的2050年。減少碳排放是起步時會有一些磕絆,但頗具遠見的抉擇。接下來,歐盟會在減排技術、監管體系上不斷完善,加大新能源在能源消耗總量中的占比,在新燃料和節能建築上持續探索。”
中國近年來同樣以實際行動展現了不俗的全球氣候領導力。“在2018年,中國的碳強度比2005年下降了45.8%,已經超過2020年碳強度下降40%-45%的目标,基本扭轉了溫室氣體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4.3%,為落實到2020年和2030年的國家自主貢獻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中國可再生能源投資位居世界第一,累計減少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居世界第一。”中國传媒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小島嶼國家再次拉響“氣候警報”
盡管各國已經迅速行動,但一些國家仍難逃因氣候變化産生的陰影。當人們還在讨論氣候變化的緊迫性時,一些慘烈的氣候災害已經發生。
9月14日,古特雷斯訪問了日前飓風“多裡安”襲擊後的阿巴科群島和大巴哈馬島。他曾擔任聯合國難民高專、在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生活了10年,然而直面經飓風“多裡安”席卷後的島嶼,古特雷斯仍感震驚,将其稱為“地獄級别”的飓風。
距飓風“多裡安”過境巴哈馬已過去約3周,大巴哈馬東部(East Grand Bahama)依然像一座“死城”。最新數據顯示,此次災難造成至少50人喪生,約1300人失蹤,死亡數字還可能飙升。
近年來,飓風、海平面升高、幹旱等氣候災害不斷侵襲巴哈馬等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在印度洋的科摩羅,随着氣溫上升和降雨量減少,農民正在适應氣候急劇變化帶來的作物種植壓力。在巴布亞新幾内亞,人們正努力增強抵禦極端天氣和海平面上升的能力。自然資源保護者阿爾弗雷德·馬蘇爾正在通過種植紅樹林保護島嶼家園脆弱的海岸,這也将使得魚類回到當地水域,并為當地物種提供寶貴的食物來源。在牙買加,加勒比地區近年來因降雨量下降30%而遭受幹旱,當地社區正在學習收集雨水,一方面加強糧食安全,一方面創造就業機會。
雖然這些小島嶼國家的排放量對氣候變化“貢獻”甚微,但他們卻成身處氣候危機的最前方。随着自然災害變得更劇烈,強度和頻率不斷增加,發達國家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不應當、也沒有理由袖手旁觀。
大廈将傾,獨木難支。當氣候變化的速度超過我們采取對等的努力時,各國唯有攜起手來、發揮全球氣候治理的合力,才可能扭轉局勢,赢得這場與氣候變化速度的較量。
來源:中國環境報